父母的心说课稿
父母的心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父母的心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父母的心说课稿1一、说教材
《父母的心》一文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一对贫穷夫妇把子女送给贵夫人,又索回来的至亲至爱的故事。文章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形象深刻地表达了人物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
本课与《背影》、《甜甜的泥土》、《人琴俱亡》、《我的母亲》这四篇文章组成一组课文,是本册教材第三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编者建议把它定为学生自读课文。这样的安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前面几篇课文获得的知识来理解分析本文,从而巩固提升学生分析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进一步使学生至爱亲情的情感得到熏陶。所以教学本文,我将安排一个课时,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用十分钟的时间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即可。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设计,我努力做到“三个维度”的有机统一,并根据前面对教材特点的分析,因此,结合课文内容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
2.了解本文“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作方法。
3.体会至爱亲情,并珍视亲情。
本文作者主要通过对父母的语言、神态、动作的刻画,展现了父母在送换孩子时复杂痛苦的内心。所以,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表现的深刻主题,即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2.领会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写法。
教学难点:
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理解文中父母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三、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我将采用“读、想、写、说”相结合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交流的习惯,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对文本得以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2.说学法
我们语文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本课教学着重指导学生以下的学习方法:
(1)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通过让学生细读、品读、精读,深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思想情感。
(2)教给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方法,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相互讨论,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习惯,为学生今后自主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3.教具、学具
采用多媒体和传统的黑板、粉笔相结合进行教学,运用直观教学法,调动学生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计划用时2分钟)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有这么一颗心,它让你肆意地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这一颗心,就是父母的心。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父母的心》,感受父母的伟大、博爱。
用这样的导入,从感性上唤醒学生在生活中对“父母之爱”的亲身体验,从而架起课文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桥梁。
(二) 快速阅读,整体感知,梳理情节(计划用时10分钟)
1.用简洁的话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2.父母本来想把孩子送走,后来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体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从而获得整体感知,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 仔细阅读课文,感悟文中父母的真情(计划用时15分钟)
我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完成:
找出文中在送换孩子时描写父母神态、语言、动作的词语,这些词语表达出父母怎样的心情?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回答这一题,我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1)财主夫人要求送一个孩子给她时,父母的表情是怎么样的?
(2)送走长子时呢?
(3)用次子换回长子时呢?
(4)用小女孩换回次子时呢?
(5)要回小女孩时呢?
以上几个环节,让学生通过反复揣摩文中父母在送每一个孩子时的语言、神态、动作来理解他们复杂痛苦的内心世界,从而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创设情境,续写结尾(计划用时15分钟)
我是这样设计的:
同学们,文中的故事结尾似乎并未结束,这一家的生活始终成问题,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续写一个结尾。想象一下他们将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写完之后,大家相互传阅。
让学生续写故事结尾,不仅让学生练了笔,拓展了思维,巩固了知识,而且在相互阅读中,又学到了课本上没有的知识,给了学生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
(五)小结(计划用时3分钟)
我是这样设计的:
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时时刻刻都系在子女身上,希望孩子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又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担心给孩子带来痛苦和伤害。但这就是父母的心,它是矛盾的,但更是伟大的!
设计这样的小结,主要是加深学生对文中主题的理解,并且提醒学生要懂得体谅父母、感恩父母。
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是把贫穷夫妻“三送、三要”孩子的决定、表情简单板出,体现了小说的深刻主题和情节特点,及父母复杂曲折的内心世界。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直观形象,突出重难点。
父母的心说课稿2说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父母之爱,感受父母之情,体验爱的圣洁,无私和伟大。
2、让学生学会理解父母,孝敬父母,以实际行动报答父母。
3、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和情感表达能力。
说活动准备:
1.提前召开家长会,并联系一位在外务工的家长给孩子写一封信。
2.准备班对课课件。
说活动过程:本次班会,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篇章 走近父母,感悟爱:
第二篇章 体谅父母,理解爱;
第三篇章 关心父母,回报爱。
一、走近父母,感悟爱
1,多媒体播放韩红的歌曲《天亮了》:分享感动。在动人的旋律中我向学生讲述那个感人的故事:在贵州一个风景区,正在运行的缆车突然坠毁,就在缆车下滑即将坠毁的那一瞬间,一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最后,儿子奇迹般的得救了,年轻的父母却失去了生命。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就是:在音乐、图片的渲染下,用那种在特定环境中,父母表现出的伟大而无私爱去触痛学生心灵最柔弱的部分,唤醒学生的亲情,引起他们感情的共鸣。< ……此处隐藏12686个字……_,__________。
3、情感表达
爱是相互的,在我们享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你有没有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编辑一则短信,以表达对他们的理解与感谢。
这样的作业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训练思维表达能力的大好时机,而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又是帮助其理解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的较好渠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又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除此之外,我还会告诉学生,学习不能满足于课本知识,生活中处处可以学语文,引导学生多渠道多途径的获取知识,这也是21世纪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
以上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四、板书
接来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本课的板书我按照文章的顺序来设计,体现了“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特点。看起来简洁美观又生动形象,启发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更能激发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教学效果也更为显著。
五、设计反思
父母的心说课稿7我说课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父母的心》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一艘轮船上一对贫困夫妇把子女送给人家,又索回来的感人故事,说明了优厚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表达了天下父母对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这个单元的课文是围绕着“血浓于水的至爱亲情”这一主题来安排的。从作者的编排意图看,目的是要学生理解父母之爱心,做到“我爱我家,我爱我亲人”
二、说学情
我所教的初二(16)班是个中快班,大多数同学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喜欢提出问题、回答问题,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还不错。但由于这个单元的前几篇课文已经学习了有关父爱、母爱以及兄弟之情的文章,因此,在对本课的内容比较容易理解的同时,也会造成学生对课文产生满足感或不感兴趣的情绪,因此,老师在教学上应尽可能求新,尽可能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去阅读文本,感受文本;大力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又根据以上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简单为两点:
1、欣赏文学作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2、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四、说教学方法
一、导读法: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根据这个要求,我采用了“导读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本。
二、激趣法:又根据“把课内和课外语文学习结合起来,到生活的海洋里,到大语文环境中,去汲取语文和思想的琼浆”的课标要求,我采用了“激趣法”,即以课外相关的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又培养学生养成关注课外文章、阅读课外文章的习惯,为学生寻找作文的素材找到“活水源头”。我上课时报刊上文章的运用,谚语、名言、诗歌的引用,电视广告的活用,音乐的播放等等都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的。课本只是个载体,是个桥梁,根据课文内容,对课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习惯,应成为我们老师,特别是我们语文老师努力的方向。
此外,我还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启发式、辩论式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五、说教学程序
良好的教学设想必须通过教学程序来实现。我的教学程序分为五个部分:(一)情景导入(二)学生速读,整体感知课文(三)探究交流,理解课文(四)拓展延伸(五)感情升华
(一)情景导入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1)、我引用了不久前《南国都市报》上发表的《五岁幼儿被铁笼中的黑熊咬住小手,母亲以手“喂”熊救爱子》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引出新课 。(2)通过作家简介,帮助学生了解作者及作者的写作风格。
(二)学生速读,整体感知课文
在速读之前,我首先提出三个问题:
1、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你们认为父母的心是怎样的?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____
2、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可文中的父母却想把自己的孩子送走,这是什么原因呢?
3、本来父母打算把孩子送出去,这可使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为何最后又不送了,原因是什么?你能说出具体的原因吗?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体验,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本有了自己的了解和理解。特别是第三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整体把握了小说“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又让学生体会到“手心肉,手背肉,手心手背都是肉。”的难割难舍的亲子之情。
(三)探究交流,理解课文
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提出了这个有争议的问题:1、有人认为两口子“宁愿全家六口饿死”的做法很不“明智”,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简述你的理由。通过这个问题的辩论,让同学们各抒己见,一方面既锻炼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又让学生感觉到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更加理解了文章的中心。接着我就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布置一道课外练习题:文中“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设想一下,这一家人在团聚以后命运会怎样,为课文续写一篇文章。(字数200字以上)
通过这道题的设计,学生不仅能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又能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
(四)拓展延伸
为了让学生让感到父母之爱不是凭空的说教,其实父母之爱就在身边;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爱,感激父母的爱,做到由感而发,我在这里设计了这个内容:同学们,其实啊,亲子之情是人类共同的感情,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这样感人的故事,哪位同学也来说说父母对我们的爱心故事吧!让同学和你一起分享父母那甜蜜的爱。(自由发言)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平时父母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充满着爱意,这种爱像涓涓的流水,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温馨和幸福。
(五)感情升华
根据语文教学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的课标要求,我更加注重在教学中的熏陶感染作用,把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作为这一环节的重要内容。首先,我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小结,让学生明白既然父母这么爱着我们,那么我们学生又应该怎样理解父母,报答父母呢?其次,我又接着通过音乐影片的播放,借助多媒体的特殊效果去震撼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真正“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心灵深处产生感激父母,要报答父母的强烈愿望。如果这样的教学效果能达到,那么比起在这节课教多少生字、生词及写作方法等等来说更有意义。(下面让我们来欣赏一段音乐影片,感受一下它的运用效果。)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