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时间:2024-05-14 10:48:46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5篇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读书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生动细致的描写人物语言,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3、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父亲捐献角膜这一举动的深远意义。培养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课前准备】

1、按课文前的“连接语”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通过读书,上网等途径了解器官捐献的知识、史料及社会现状。

3、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周围人对捐献角膜的态度:

调查表如下:

姓名______年龄______职业______学历______

⑴您听说过捐献角膜吗?

⑵您身边的人捐献过角膜或接受过角膜捐献吗?

⑶您对捐献角膜的人是什么态度?

①觉得了不起

②认为出风头

③无所谓

⑷您会捐献角膜吗?

⑸您对我国捐献角膜的现状有那些了解?

【教学过程】

一、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1、《触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静是那样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多么盼望也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呀!她的愿望能实现吗?根据你课前搜集的资料和所做的调查说说你的看法。

2、师补充资料:

(投影出示)

资料一:

长期以来,中国人信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观念,器官捐献,不能被大多数人接受。一个需要移植角膜的患者只有两千分之一重见光明的可能。

资料二:

邓小平爷爷捐献了自己的角膜;张英瑜幼小的生命来到世界仅仅116天,而她的角膜却给三位受捐者带去长久的光明。

3、看了这两段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多数感受:器官移植太难了,太重要了,捐献角膜的人很伟大。少数人会说自己会怎么做。)

二、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同学们感受颇多,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角膜捐献的文章《永生的眼睛》。(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想说什么?(学生有可能问什么是“永生”?为什么要用“永生的眼睛”为题?让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疑问、理解或猜测)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引导正音。注意强调“遵”分清楚平、翘舌。

3、自由读文,说说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用一句话谈谈你读完这个故事后,有什么样的感受。(根据课前的调查、交流和感知,大多数学生会说爸爸和温迪很高尚。)

三、自主学文,感悟内容

带着“为什么你觉得爸爸和温迪很高尚呢”这个问题去细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可以设身处地地去想,可以有感情的去读,也可以在感受最深的语句旁边做上批注。感到疑惑的地方多读读、多想想,做好记号。

四、合作学习,深化理解

1、自学完的同学可以在组内交流读文后的感受,互相质疑。

2、全班交流:

学生读出自己圈划的部分,并联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语言来品读课文。(分角色替每个人物说明他自己的观点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弄懂:父亲很有爱心,他给盲人带来了重见光明的希望。而正是这种爱心,教育、感染了周围的人,让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一功德无量的事业中来。

4、指导感情朗读。重点指导人物对话。(你觉得谁的话最感人?读一读,读出你的感情,感动自己,也让听的人受感动。)

5、课文的最后一段连续用到了“骄傲”这个词,每个“骄傲”都是什么意思?根据你的理解,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几句?让我们把带有“骄傲”一词的句子读一读,结合你今天听到、看到、想到的说一说,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大致能说出这几个“骄傲”体现了作者和温迪在父亲的影响下,愿意为失明的人捐献角膜,并且为能够帮助别人而感到自豪。说明他们富有爱心,品德高尚。)

6、师加以引导:父亲离去了,他的爱心离去了吗?(帮助学生体会到爱心是永生的。从而真正理‘解永生的眼睛’。)

7、学生谈过后,教师总结:

这几句话反映了人物的内心想法。读书的时候就要象这样,抓住重点的词句,反复去揣摩,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五、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1、从头再读课文,想一想学习了本文,你有那些收获?(侧重感受、词句积累和表达方法。)

2、学生总结写法。

(找人物对话,再次读读,细细体会作者的细腻的表达手法。)

六、走出对话,链接生活

1、课文学完了,我们能不能为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唤醒人们的捐献意识做些什么呢?师生讨论决议。

2、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和身边的人听。替重见天日的角膜受捐者写一封感谢信。

3、对搜集和调查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编写“捐献者之歌”手抄报。向小伙伴写一封倡议书。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2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培养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从而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4、按课文前的“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活动准备】

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及相关事例。

2、小调查:

问问你身边的人们,他们对器官捐献的事情了解多少?他们愿意捐献自己的器官吗,为什么?

【活动过程】

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

1、盲姑娘只能用手触摸春天、用心感受生命的美好。如果她有一双明亮的眼睛,那有多好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让许多和盲姑娘有着类似遭遇的人们有了恢复健康的可能。

(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器官捐献的资料)

二、板书课题,激发读书兴趣

生命是美好的,谁不热爱宝贵的生命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看琳达一家人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吧。

三、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进行正音。

2、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

3、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帮助解决。

四、品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深 ……此处隐藏24759个字……预设:对母亲的尊敬和爱)

(4)反复引读:

师引导:当世界上你最挚爱地亲人妈妈离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亲手做地饭菜,再也听不到那亲切地叮咛,你会是你一种什么样地心情?(悲痛,伤心欲绝),这时有人要取走你母亲身上地一部分时你会怎么样?(气愤)那么,你就来气愤的读读这一部分

“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开。”

师: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

师: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

师: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

三、快读课文,感受“我”态度的转变

1、同学们,一个对捐赠母亲角膜如此强烈反对的“我”最终会不会同意器官捐赠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课文,找一找能够体现我同意“角膜捐赠”的语句?

(学生读文)

2、交流,引导质疑:

课件出示:

父亲与世长辞后,我遵从他的遗愿捐赠了他的眼睛角膜。

师:请同学们也来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根据学生提问,梳理出主问题“我为什么同意了器官捐赠?是什么让我接受了器官捐赠?”)

四、精读课文,探究“我态度转变”的原因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5至9自然段,用笔划出有关的语句,并反复地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默读课文,四人小组交流)

2、交流学生学习体会:

句子一:

课件出示:“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1)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2)再读这句话,思考“在父亲的眼里,怎么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预设:我们的死亡之躯有助于他人健康的恢复,这样的死是有意义的。)

(3)引用资料,比较理解:

课件出示: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角膜捐赠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①数百万的患者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我们能给予他们什么?而父亲呢?

②反复引读(个体读──集体读):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因为在很久以前,我的父亲就认为……

师:了却自己的心愿,拯救他人的幸福,这是一位博爱的父亲……

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一位崇高的父亲……

句子二:

课件出示:“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父亲接着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1)初读,指名说“你读懂了什么?”

就是这样一句朴素但却感人至深的话使女儿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让我们不禁对这位父亲肃然起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句话(出示课件)

师引导:老师想问问同学,你有没有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生答

你愿意把它送给素不相识的人吗?生答

同学们,大家刚才谈到珍贵的东西,是我们身体之外的东西,送给别人以后,还可以用金钱买到的,可是有一种东西,送给别人以后,就再也买不到了,那就是我们身体的器官,因此老师觉得最珍贵的莫过于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这么珍贵的东西,父亲愿意在他死后捐赠给别人,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引导联想:

(个体想──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预设】:透过父亲的话,此时此刻,你觉得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看似普通的话语,给了女儿怎样的影响?

(3)生交流父亲的话

读着父亲的话,请你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的一幅美妙情境!那个接受眼角膜的盲童,重见光明,见到了世界、见到了阳光,见到了梦中的亲人……让我们快乐的读一读这句话吧!

(4)结合想像,感情朗读。

(5)再度想像,回归课题:

师:是啊,我们为这位父亲骄傲,透过盲童那双重见光明的眼睛,仿佛还看到了什么?那是一双“永生的眼睛”(回归课题,点击出示)

句子三:

课件出示:孩子热泪盈眶,她跑到外公的身边,紧紧地拥抱他。

(1)初读,指名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里体会到的?”

(抓住“热泪盈眶、跑、紧紧、拥抱”体会温迪的感动,感受父亲对“我”的影响)

(2)感情朗读。

(3)拓展想像:温迪会对外公说些什么呢?仿佛在对我们说些什么呢?

(预设:“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我死后,也学外公将眼睛角膜捐给失明的人,让他们重见天日。”“让我们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等)

五、回归课题,升华情感

1、引读(课件出示):

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而是:“———”

2、解读句子:

自由地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读懂了什么?(父亲还留下了什么?)从哪里读懂的?(抓住“真正”,“远非”来理解)

3、回读父亲的话:

师:父亲还为我们留下了“激动”,留下了“幸福”,留下了“一双永远闪亮的眼睛”。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听听父亲说过的话(课件播放《爱的奉献》并出示父亲的话)

师:父亲曾平静地对我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师: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师:父亲愉快地说──“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师:父亲骄傲地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4、回归课题,升华理解:

师:是啊,同学们,父亲的眼睛真是一双——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你读懂了什么?

5、永生的仅仅是他们的角膜吗?

引导:温迪外公、外婆还有她虽然永远离开这个人世,但是他们留给世界的是他们无私的爱,是他们的奉献的精神。

六、总结

这双眼睛里留下了捐赠者宝贵的角膜,留下了父亲的谆谆教导,留下了为别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更留下了生命的崇高价值。这真是一双永远闪亮的永生的眼睛。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的朗读课题,永远记住文中伟大的母亲、父亲和温迪。让我们为他们也为所有愿意捐献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七、作业

怎样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角膜及其它器官捐赠的重要意义,让大家都能够自觉投入到捐献者的行列中,你能想个办法吗?请同学们回家写一封号召人们支持器官捐赠的倡议书,有信心吗?

永生的眼睛资料集

《永生的眼睛教学设计 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