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反思
《葡萄沟》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葡萄沟》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葡萄沟》教学反思1《葡萄沟》是浙教六年制小学课本第五册中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三个内容:
一、葡萄沟盛产水果。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
三、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淳朴的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再从整个单元来看,理解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第二自然段。如果说《家乡的秋白梨》的第二自然段是个标准的按时间顺序写的段的话,那么这一段就是一个“不标准”的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这一段共有4句。第一句写葡萄的种植地点,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长和成熟时的情况;第4句写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热情好客的老乡的表现。文章的难点也在第二自然段,要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的情感。
《葡萄沟》教学反思2《葡萄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尤其是葡萄最受人们的喜爱,那里的葡萄干也很有名。
新疆对于学生们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充满着好奇和向往。对于诸如“葡萄沟在哪里?”,“梯田是什么样的?”, “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等问题不是仅仅依靠教师的解说就能解决的。在让学生读懂课文的过程中,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句,对帮助学生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的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本节课中,我主要抓的重点词句有:
1、品读美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学课文,从课文描写的语句中了解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学习葡萄沟好在哪些方面。我引导学生试着抓住重点的词句,来深入思考、理解课文内容。如:(1)“葡萄沟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一句,出示葡萄沟水果图片,充分体会“盛产”的意思并想象出葡萄沟水果真是又多又好。(2)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3)收下来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
2、在语境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如:
(1)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认识“梯田”的“梯”。(启发学生编字谜:如,弟弟站在木头边。你见过哪些 “梯”?如电梯、木梯、阶梯、梯田等。)什么是梯田呢?一起来看图片。(出示图片,同时讲解)梯田是在山坡上开辟的农田,样子像楼梯,一级一级的,边缘筑有田埂,以防止水土流失。
(3)学习“蜜桃”的“蜜”时,通过课件启发学生识记,帮助认识“蜜”与“密”。 出示蜜蜂采蜜,人们酿的蜂蜜等,让学生知道“蜜”与虫有关,表示“甜”的意思。“密”表示多而拢,像山上的树林一样多。组词比较,读一读。指导书写:“蜜”与“密”。
3、借助相关知识理解词语的妙用。如:课文中为什么用“五光十色” ,不用“五颜六色”呢?在比较中悟出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感悟“五光十色”。(看图上的玛瑙与珍珠,你发现了什么?) 这一个“光”字,让我们仿佛看到了葡萄长的颜色多,质量好,一个一个颗粒大,水灵灵的,阳光一照,像珍珠、玛瑙那样晶莹剔透,闪闪发亮。(添上“质量好”“有光泽”)学生大多知道为什么用“五光十色”来形容葡萄的颜色了。
《葡萄沟》教学反思3我们的语文课应该给学生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重视语文教学的审美因素,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每个学生在语文课有限时空中得到美的陶冶、美的净化,领略美,从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如何在《葡萄沟》这一课的教学中使学生得到情感美的滋养和艺术美的熏陶呢?我的感悟是从“读”入手。
一、从读入手,认真品味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朱光潜:“美感起于形象直觉。”要品味文章的语言美,要从朗读开始,因为朗读是感知的主要方式,朗读可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如可让学生读读全文进行整体感受,数遍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葡萄沟的印象,学生在此过程中自然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紧接着让学生说说好在什么样地方?再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结合理解“凉棚、五光十色、”等词让学生展开想象,学生感受到葡萄成熟前和成熟时都是那么美;当有的学生提出他喜欢的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人民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时,学生从“准”一字就会快体会到葡萄的多,也很自然体会到了葡萄沟人的人情美。通过反复的读品味到作品语言的准确与精美。
二、从读入手,品味文章的思想美。
思想是作品的灵魂。语文教材很多作品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凝结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审美观点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看法,是学生认识生活的源泉,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形成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强大手段。通过读“凉棚、一串串、五光十色、热情好客”等词不仅使学生享受到字词的美妙,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不仅因为那里有最好的葡萄,更因为那里有勤劳勇敢、热情好客的人民老乡。读这篇课文,不但要让学生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还要让他们在读中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让学生的心灵感受到了人情的美,让他们在思想的森林中呼吸,使学生扬起率真的生命激情,思想得以升华,人格将得以崇高。
《葡萄沟》教学反思4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深深地体会到,把新大纲精神贯彻到教学中去再加上自己创新的思想,一堂原本呆板的识字课也会变得生动有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妙的导入:
向老师讲的生字是五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四册第19课葡萄沟。葡萄沟在遥远的新疆吐鲁番,同学们都没有去过,上课伊始,她播放了新疆风格的音乐和葡萄沟的风光片,一个小小的片段把学生带到了遥远而迷人的新疆,美丽的风景让人陶醉,一串串葡萄让人垂涎欲滴,这样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探索和追求知识的动力,使学生乐于学习,真正 ……此处隐藏10367个字……的照耀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孩子们对葡萄的美感受更深了,朗读也更有感情了,也进一步感受到了“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在理解感悟句子“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此时,孩子们对葡萄沟充满了向往,对维吾尔族人民充满了无比喜爱之情,教学的难点得以突破,并且通过对比,孩子们从心底里感叹道:“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遗憾之处
由于小学生缺乏生活体验,不知“梯田”、“阴房”是什么样子的;茂密的枝叶怎么会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此时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山坡上一层层的梯田,阴房的外观,墙四壁的小孔,阴房内的木架及挂钩,绿色的凉棚,五光十色的葡萄,把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很好的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葡萄沟》教学反思14《葡萄沟》这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的叙述:1.葡萄沟盛产水果;2.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3.维吾尔民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4.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葡萄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语言生动优美,词汇丰富,是训练朗读的好教材。课文以新课标的思想为指导,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对葡萄沟的物产和景色有所感悟,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民族人民的喜爱之情。葡萄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水果之一、“爱屋及乌”的情感迁移会激发孩子们对葡萄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通过这组教材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
一、教学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实际,挖掘情感因素,采用演示、朗读、视频、品尝等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自主赏析,在各种语文活动中提升审美情趣,受到情感熏陶。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读中悟,悟中读。在反复的朗读、品读中感受葡萄沟葡萄的特点。葡萄沟不仅葡萄好,而且老乡热情好客。采用多媒体导入新课,能一下子抓住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多媒体设计为:先出示学生熟悉的中国地图,让学生明确新疆的地理位置。再提出去新疆玩一玩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接着借助多媒体努力营造气氛,表现吐鲁番风土人情的画面的介入带孩子们走进了遥远而神奇的新疆,使学生迫切地想了解这块神秘的土地,了解葡萄沟,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二、成功之处
1、以歌曲的形式导入,引出课题,并学习了生字“沟”。此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了他们的探知欲望。
2、整堂课结构严谨,思路清晰。学习方法多样,课堂纪律好,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气氛活跃,回答问题积极。
3、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引导、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充分地读,抓住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读、体会,重难点突出。如对“五光十色”一词的处理比较好,能引导学生通过理解、体会,感受葡萄颜色的美。
4、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了识字教学效率。让识字成为了一种丰富有趣的学习活动,激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三、不足之处
在讲解葡萄沟的样子时问的问题有些琐碎重复,提问问题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少了,缺乏自主感悟,经常是老师刚问完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答案就说出来了,有点说课文的感觉,没有把读课文体现出来。另外,课上提出的问题不够明确,不能做到水到渠成,层层递进。
四、改进措施
在今后处理词语上,力求把会认的和会写的字以句子的形式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观上整体感受会认和会写的字。这样做的话,一方面,让生字始终存在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有助于学生理解字词含义;另一方面,也为学生下一步的朗读课文打下坚实基础。此外,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要善于开发和利用课堂的教学资源,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认识、理解字词,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去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为课堂添姿加彩。
《葡萄沟》教学反思15看过窦老师这个课例,深感别有一番滋味在其中。透过这个教学案例,我们从中不难发现窦老师已把学习新大纲感悟和理念融入其中,带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使我在教学上有所顿悟,豁然开朗。
1、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以往的教学注重的是语文知识,语文技能,那么新世纪的语文教学追求的是情感。《葡萄沟》是一篇关于描写物产丰富、人民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的文章。窦老师选用了以旅游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随老师一起到葡萄园,远观凉棚,近赏葡萄,为学生创设了这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孩子感到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生命成长的过程,一次情感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语文的情感世界里真正走一趟,用情感驱动语文知识,这是学好语文的前提。又如,窦老师引导学生体验“茂密的凉棚”,学生们犹如真的在炎热的季节走到凉棚下感受到了那份清凉,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甚至到依依不舍。一句话,是情感教学让语文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2、交际能力的训练贯穿始终
交际是新世纪人们生存与发展的本领。语文的性质之一就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在这节课上交际性处处体现在语文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渠道之中。窦老师创设各种情境进行交际。比如,在拜会老乡、理解“热情好客”一词时,老师让学生扮演游客,自己扮演老乡,引导学生说话得体、亲切,并且鼓励学生寻求不同的交际口语。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背诵语言的基础上,窦老师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交际运用。如,让学生在扮演导游的过程中,适当的加上一些导游的交际语,把本节课的学习加以创造。最重要的事,在交际的过程中没有脱离课文,而是又一次加深了对重点内容的记忆。在交际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口语,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3、注重学生的理解和感悟
感悟的过程正是理解和发现的过程。教师要适当的搀扶和点化,让孩子“感”一定有个过程,“悟”一定有个过程。因此感悟不是告诉,而是激励、唤醒、刺激、探究、体验。例如在理解“茂密”一词时,老师并没有直解其意,而是以绘画的形式,让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感到“茂密”的真正含义。理解“五光十色”一词时老师设计了与“五颜六色”做对比,让学生在理解“光”的同时,重点感受葡萄沟葡萄的与众不同。理解“热情好客”一词时,让学生通过与老乡的交往来感受老乡的态度,不仅用“热情好客”称赞老乡,而且在使用词语的同时,让学生感悟到“热情好客”的含义。总之,窦老师没有把课文肢解,逐段的分析讲解,而是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采用演示、表演节目、画图、朗读、比较,即看、读、听、想、吃、唱、演等手段让孩子感悟词语、句子、意境……正是因为窦老师给了孩子感悟这个支点,才使孩子能够撬起语文这个地球。
窦老师精心设计的《葡萄沟》,给了我很多的启示。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那么,在教学设计中,老师要把学生的学放在首位,引导学生在整体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激发情感,理解含义,培养技能,锻炼能力。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与活力。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