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1活动目标:
1、尝试将大小不同的蜡光纸圆片黏贴在底板上,并在教师的提醒下有颜色搭配和图形组合的意识。
2、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学习用糨糊黏贴的方法。
3、能大胆黏贴,体验不同大小、颜色、组合方式的“泡泡”贴在展板上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的PPT。
2、颜色、大小不一的蜡光纸圆片,黑色卡纸每人一张。
3、泡泡枪一个,胶水、抹布每组一份。
4、底板上布置几条小鱼和水草,底板的大小以能张贴所有幼儿的作品为宜。
活动过程:
一、调动幼儿关于泡泡的经验
1、你们吹过泡泡吗?你们看,我会变出泡泡。(教师用泡泡枪打出一串泡泡。)
2、有多少泡泡?(适时丰富词汇:许多、一串一串的泡泡。)
3、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观察并用动作和语言表达:圆圆的,有的大有的小。)
二、引导幼儿欣赏康定斯基作品《圆之舞》PPT,帮助幼儿整理前面获得的经验。
1、有个画家画了许多泡泡,看看他画的泡泡和刚才你们看到的泡泡一样吗?
2、他画的泡泡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有不同颜色、不同大小。)
3、这些泡泡都是紧紧地靠在一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出有的密集,有的分散,就像有的喜欢和好朋友挤在一起,有的喜欢单独呆在一个很空的地方一样。)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观察泡泡不同的组合方式,特别是重叠、聚合、分散的组合方式,以帮助幼儿丰富泡泡组合的图像经验,便于幼儿在后面创作时主动运用。用“紧紧”这个词来引导幼儿具体感受泡泡的组合方式很关键,因为如果问题太宽泛,如:“泡泡是怎么排列的?”小班幼儿就不知如何回答。因此,对小班幼儿来说问题具体、语词准确特别重要。)
三、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进入黏贴泡泡的状态
1、出示大底板,指着底板上的小鱼说:“小鱼也喜欢用嘴巴吹出许多的泡泡呢!”
2、你们想让小鱼吹出一个什么样的泡泡呢?是大大的还是小小的?是什么颜色的?
3、教师演示贴“泡泡”。幼儿每说出一种,教师就在底板上贴上一个圆片“泡泡”,在贴之前教师问:“你们想把它贴在中间还是旁边,上面还是下面呢?”同时教师用动作演示每一个地方,最后将“泡泡”贴在幼儿选择的位置上,边贴边说:“先用食指蘸上胶水,从‘泡泡’白色的这一面的中间开始抹开去,记住每个地方都要抹到,然后用抹布将手指擦干净,再把‘泡泡’贴在底板上。”当贴第二个“泡泡”时,教师问:“是紧紧靠着第一个泡泡呢还是离它远一点,或者离它很远呢?”
(分析:此环节的重点是帮助幼儿运用前面的经验,进一步强化图像组合意识。教师通过演示,让幼儿明确怎样贴在一起或分开贴,将幼儿无意识的黏贴引导为有意识的黏贴。通过与幼儿讨论如何选择“泡泡”的大小和颜色,强化幼儿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意识,为后面幼儿的个性化黏贴作铺垫。)
4、再次交代操作要求。
(1)今天我们要学习用胶水来黏贴“泡泡”。(教师逐一介绍工具材料——胶水、抹布。)你们会用胶水黏贴吗?
(2)谁会用胶水贴“泡泡”?(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如何正确抹胶水及黏贴。)
(分析:此环节的目的有二:一是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幼儿认为不用教师教自己也能学会这个本领,增强幼儿自主观察、学习的意识;二是教师可以由此了解幼儿在前一个环节中学习的情况,发现幼儿的问题和困难,从而进一步强化和补充,使指导具有针对性。同时演示的幼儿又给能力较弱的幼儿做了一次示范,既满足了该幼儿的表现需要,也满足了其余幼儿再次观察学习的需要。)
四、幼儿创作
教师提醒幼儿选择颜色、大小不一的圆片进行黏贴,并将多余的圆片放回原处。已完成的幼儿坐白线上看书。
五、引导幼儿欣赏作品
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案2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熟悉的生活情景特别感兴趣,幼儿拟人化的思维特点又使他们对动植物情有独钟。为此,我们依托乘车、洗澡等生活情景和牛、羊、小鸟、蘑菇等动植物形象,将音乐的各种元素(音的高低、长短、快慢、强弱及听、唱、玩奏乐器、肢体动作等表达方式)串联起来,设计了音乐游戏“快乐农场”。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体验音乐活动的乐趣。
2.初步感受2/4拍的节奏。
3.能够运用自己的声音、动作、玩奏乐器等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重点
1.和着音乐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和动作。
2.随音乐的节奏敲击响板。
活动难点
1.用自己的声音表现小鸟飞的不同情景。
2.随音乐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人手一个响板、一条长纱巾(布条或毛巾),小鸟手偶、图卡、有牛、羊等动物标志的盒子若干。
活动过程
1、去农场
师:今天的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去农场玩吧。请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要上车啦!
(老师和幼儿一起模仿排队上车的情景。)
师:请大家坐好,开车啦!
(教师边模仿司机开车边歌唱,要尽可能清唱,边唱边引导幼儿在歌声中走成一个圆形。唱到“红灯停,嘘”时,教师将一个手指头放在嘴唇上,停在原地不动,等待幼儿都停下来。唱到“绿灯行”时,歌唱和走动的速度都要快一些,以使幼儿感受到音乐速度的变化。曲谱见附件一。)
评析:教师的清唱会增强歌声对幼儿的吸引力。这个活动不仅是一个好玩的律动,更使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很自然地进入主题。
2、农场欢迎您
师:(边操作小乌手偶边说)“农场到了。看,飞来一群小鸟。它们各显本领,欢迎小朋友的到来。这只小鸟看到小朋友们来做客,多高兴啊,它从地上一下子飞到高高的树枝上和我们打招呼;那只小鸟的本领真高哦,它一会儿飞得高,一会儿飞得低,像一架小飞机,真神气;地上那只小鸟正一点一点往我们这边跳,它看起来好像有点害羞;大家快抬头往上看,那只小鸟真灵活,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一会儿就跳到了最高处!”
师:(出示图卡1)“小朋友看,小鸟飞到老师手中的卡片上了。我们用好听的声音给它伴奏,好吗?小鸟在地上时,我们就用低的声音唱,小鸟飞到树枝上,我们就把声音唱高。让我们试着用“a”来唱一唱。”
(说完,边沿图卡上的线条从左到右操作小鸟手偶,边和幼儿一起唱。)
< ……此处隐藏11882个字……下尝试自己收拾整理材料。活动过程
1·多维度的前期经验感知,为幼儿后续创作搭建台阶。
我利用周边社区资源,组织幼儿到菜市场去参观。他们发现了水果有圆圆的、弯弯的等形状,以及许多种不同的颜色。回到幼儿园,我们根据幼儿的兴趣与幼儿玩起了摸一摸、猜一猜、尝一尝、找一找、拼一拼的科学游戏。
摸:小班幼儿好动,根据他们对水果外形的已有经验,我们与幼儿玩起了“猜猜我是谁”的游戏,孩子们通过将小手伸到多个神秘的口袋里,用手摸来感知水果的不同特征。
猜:水果有多种颜色,我们将水果榨成水果汁,放到透明瓶子里,孩子们通过看水果的颜色、闻水果的味道来判断是什么水果。
拼:结合水果的外形和颜色特点,在益智区投放了“香香的水果”自制游戏材料,通过寻找相同颜色进行组合,进而调动幼儿动手动脑进行思维,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水果的不同特点。
随着幼儿的兴趣发展,我先后在音乐活动、户外活动、环节过渡中都给幼儿创造感受水果特性的机会。
分析
目标制定后,通过什么形式来完成活动目标,课程的重点难点是什么,创作前需要有哪些经验准备,这些都是需要教师考虑的。由于小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索主要是通过多种感官来完成的,为了让幼儿后续能够更好地参与创作,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活动,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加深幼儿对水果外形特征的认识及喜爱之情,为幼儿后续的创作奠定基础。
2·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拓展幼儿创作的空间。
围绕“水果”开展的系列小活动,虽然使幼儿对各种水果的外形特征有了丰富的感知,但其经验的捕获仍然是片面的、零散的、个体的。那么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能够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经验,使零散经验成为整体经验呢?
于是在创作前,我积极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整理、提升已有经验。我认真选用了多媒体课件中的截图、聚光灯等特殊辅助功能,为活动本身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随着截图功能呈现的“一点红”效果,孩子们的小眼睛都聚焦在这“一点红”上。“你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水果?”我的话音刚落,冠丞就很自信地说:“樱桃。”“你从哪里知道是樱桃的?”“因为我吃过樱桃,樱桃就是红色的。”“对,有红色的樱桃。”“苹果也是红色的。”梦阳迫不及待地回答。“对呀,苹果也是红色的。梦阳说出了第二种水果。”孩子们更加好奇:到底是什么水果呢?当孩子们用点触笔点开一个又一个水果后,挂满不同颜色、不同大小、不同形状水果的百果树就出现在幼儿眼前。他们连连拍手喝彩:“哇,好多的水果呀!”
分析
由于小班幼儿喜欢做游戏,又比较好动,课件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利用课件功能中的截图效果,展现出水果的一部分,显示了水果的局部特征;而利用延时放大的功能键,能吸引幼儿了解各种水果。这个环节的设计给予了幼儿积极思维的空间,同时也有效地帮助幼儿回忆常见水果的明显特征,使幼儿进一步感受到“百果树”的“奇”,真正打开了想像的空间。
3·创作中的引导注重回扣目标,启发幼儿的个性创作。
当幼儿的创作兴趣被大大地激发起来时,随着我的提问:“如果你也有一棵神奇的百果树,你想结出什么样的水果?”孩子们的创作就此拉开了序幕。
我为幼儿投放了丰富的纸张材料:大砂纸、大彩纸、涂鸦墙,以供幼儿大手笔地进行创作;提供了富有层次的创作工具,如水彩笔、毛笔和即时贴等,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创作需求。面对如此丰富的材料,孩子们脸上充满了欢笑,纷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与材料进行互动。由于小班幼儿正处在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所以绘画前,我还注重用趣味性语言提示幼儿:“小毛笔要舔一舔再去画”,“颜料不小心掉到桌子上,用小擦布给它擦一擦脸”。
在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发现婧宜小朋友用水彩笔画出了三五个红色的小水果后,便停在那里不知该如何画了。我一边走一边用神秘的语气说:“小果树可神奇了,不仅能够结小小的水果,想一想,还能结出什么样的水果呢?”婧宜一下子好像想起了什么,快速地换了一支绿颜色的水彩笔,看了看自己的果树,在几个红色圆形旁边画了一个绿色、大大的圆形,在圆形里还画上了几条波浪线,圆圆的大西瓜就“诞生”了。
兰杉是个很内向的孩子,关注到她在砂纸上画出了很多颜色的圆时,我便悄悄地走到她的身边,很认真地欣赏着她的创作,并适时地向她竖起了大拇指,表扬了她的作品:“你的果树太厉害了,告诉我,都结出什么好吃的水果了?”她的眼睛传递出从未有过的兴奋,告诉我:“有大鸭梨,还有我最爱吃的葡萄。”
用即时贴创作“神奇的百果树”的这一组小朋友好似兴致勃勃地在比赛。“看看谁的果树上的水果又多又漂亮。”我用语言激发他们。梓溪说:“看我的果树上结了这么多颜色的水果。”亿轩说:“我的上面还有桃子和香蕉呢!”
分析
“神奇的百果树”的绘画内容是非常开放的,不拘于形式与内容,给幼儿预留了充分表达表现的空间,多层次的材料投放满足了不同幼儿的需要,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兴趣以及能力的强弱,选择画什么、怎样画。在幼儿自主表达的创作过程中,在关注全体幼儿的同时,还要关注个别幼儿的个性表现和小组的互相学习,运用有效语言给予不同性格幼儿以启发,并适时加以引导。
4·讲评分享,自然地在活动中为幼儿创造互相学习与表达的机会。
创作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自己创作的“百果树”情有独钟,一边画一边情不自禁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百果树。为了给予幼儿充分表达的机会,我们请先画完的幼儿将自己的作品讲给客人老师或者小朋友听,孩子们主动地向他人认真讲述着自己的作品。
在最后的讲评分享环节,我们将幼儿的作品按照水彩、砂纸和即时贴三类绘画材料进行了分类展示,并用不同的讲评方式与幼儿进行分享活动。
幼儿自评。朵朵是一个性格开朗、非常喜欢画画的孩子,她积极举手,主动向我们介绍她的果树:“我的果树上有许多好吃的水果,还有苹果的妈妈呢。”琪琪用手比划着说:“我的果树上有圆圆的西瓜、大苹果和小小的草莓。”雨晨说:“我的树上水果太多了,都满了。”齐齐是个胆子比较小的孩子,我鼓励她向大家介绍自己画的百果树。她慢慢地走到前面,看着自己的画说:“我的果树上有红橘子、樱桃、大西瓜。”我立刻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她很高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教师有目的的讲评。在众多的作品中,我会结合教学目标,选择有特点、有分享价值的作品进行讲评。如,“徐老师非常喜欢小朋友们画的神奇果树,其中,我最喜欢森森小朋友的果树,他的果树上的水果最多了,我们来看一看一共有几种水果(水彩画)。”“我还喜欢可鑫的果树,他的果树上的水果有大象可以吃的大西瓜,还有给小老鼠吃的小樱桃呢(即时贴画)。”……
分析
在一节美术活动中,幼儿的创作往往有很多精彩、有趣的绘画内容是值得和他们一起及时分享与提升的。由于小班幼儿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往往都喜欢自己的绘画作品,所以我为幼儿创设自评的机会,充分激发幼儿大胆表达的欲望;并利用教师有目的的讲评,挖掘作品中的价值,使得讲评环节也能够更好地为教学目标服务。
文档为doc格式